近日,有江蘇淮安市的學生反映,他們學校的校服編號竟然都是按照中考成績排名編制的,號碼就印在校服胸前和背后,很是顯眼,很多中考成績差的學生都不好意思穿校服了。據了解,盱眙中學高一年級共有1500多名新生,學生們說號碼小的都是成績優秀的學生,大多分在實驗班,號碼大的則分在普通班。最難過的就是排名在1000名以外的學生,他們說如果不是學校強制要求穿校服,他們早把校服扔了。
為了學校管理,將學生的中考成績進行排名而后印在每個學生的校服上,這是一種赤裸裸的“尊嚴傷害”。成績好的受到追捧,成績差的則被“另眼相待”,試問,如此語境下成績差的學生還有尊嚴嗎?
學生參加中考,影響中考成績的因素很多,比如個人心理素質差,考前沒有休息好等都會直接或者間接地影響到考試成績,如果以此為考量對學生進行“排名”,顯然有失偏頗。要知道,學生的學習成績是不斷變化的,入學成績好并不意味著今后學習成績好,學習好的學生如果入學后從此放松自己,學習成績就會一路下滑,而那些學習一般的學生,通過個人不懈的努力,學習成績就可以一路上升,“校服排名”把人分為三六九等,顯然存在著“人等歧視”。
校服作為一個學校的標志,應該蘊含更多的人文情愫,優等生也好,學習差的也罷,他們在人格尊嚴上應該是平等的,不應該厚此薄彼。孩子們如果從入學伊始就開始打上深深的身份印記,不利于孩子們健康人格的培養。尊重學生們的人格尊嚴應成為學校秉持的一個準則,在任何時候,任何情況下都不要無故地傷害這些學生的自尊。社會文明和進步的一個重要標志就是人人平等,學習成績差不能成為一種歧視理由。
常言道:尺有所短寸有所長。從另一方面講,有些學生偏科,在某一科落后于其他學生,在另外的科目上可能就比別人強,甚至成為“怪才”,以平均成績來“排名”,沒有多少可比性。學校作為教書育人的地方,倡導公平是基本的底線,公平地對待每一個學生是應有的“校德”,如果連這一點都做不到,這個學校的校風令人質疑。 |